145  
查询码:00000243
重要经济目标--化工基地的防护
作者: 潘帅 于 2022年01月07日 发布在分类 / 人防组 / 人防业务 下,并于 2022年01月07日 编辑
重要经济目标 化工基地 防护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工基地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战时支持战争,维护战争潜力都将发挥看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化学工业基地目标明显、结构脆弱,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及强腐蚀性原料,一旦遭到外来袭击,极容易产生爆炸、火灾、中毒、放射性等次生灾害,并且具有危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连锁反应强等特征,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现代战争中,敌我双方为了取得战略、战役的将不惜一切手段破坏对方的化学工业基地,以扩大战果,增加其负担,减少其综合国力。科索沃战争中集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空袭了南联盟境内的十几个城市,炸毁了直接关系军队作战和国计民生的众多经济目标。在众多经济目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化工厂、肥料制药厂,使其产生了严重的灾害,在国民士气上给予了极其严重的打击。由此可见,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应高度重视对化工基地的防护,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敌袭击效果。

一、    多种手段,综合防护

高技术条件下的城市人民防护行动,对经济目标防护的系统性强,不仅要考虑遭敌直接打击、破坏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次生灾害的危害,不仅要考虑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城市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要防止敌人的硬摧毁,而且要防止敌人的“软”杀伤。因此,在未来作战中,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的防护措施,降低敌空袭兵器对化工设施的命中率,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严重次生化学危害的可能性。

(一)       地上工程结构防护

加强化工基地的生产设施地上结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的规划选址、布局配置上要分散配置,避开附近或周边地区的军事目标或大型的交通枢纽,避免过于集中而遭受敌空袭火力的集中打击或附带性毁伤。二是一些重要设施或系统建设的选址,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有利地形地物形成天然防护屏障。三是增强建筑工程防护效能,对重要设施设备由于其功能、性质、结构和使用运行状态等因素,决定了不可能或不适宜建设在地下,应结合其平时使用功能和结构,进行适当的战时防空袭毁伤的结构附加抗力设计,不仅要考度平时和各种结构荷载,还要考虑对爆炸冲击波、常规武器弾药冲击和磁片以及震动、倒塌撞击荷载的结构设计,使其结构本身具备一定的防空抗毁损能力。

(二)       地下工程结构防护

为了确保重要化工设施设备的安全,最有效的防护是转入地下工程内。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技术兵器--钻地弹,具有自动寻的系统,能攻击6米混泥土,对地下工程目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地下工程结构防护应主要采取技术措施防钻地武器的袭击。一是对工程采取异型表面技术,在工程口部或地表等处构筑带有球形、卵形等凸凹曲面的表层,使钻地弹绕质心偏转,导致攻击角急剧增大,甚至跳弹而不能钻地。二是采取弹道偏斜技术,在构筑地下建筑的各层楼之间设置扰动屏,对弹体运载工具的控制系统实施干扰,使倾斜入射钻地弹的攻击角越来越大,同时使速度矢量偏转,使钻地弹弹道不断偏斜或利用块石的粉碎、移动或楼板的破裂等消耗钻地弹的动能,减小钻地深度。三是采取遮弹层技术,采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等遮弹层,造成弹体偏转攻击角增大,弹道弯曲,并使钻地弹产生屈曲变形甚至断裂。

(三)       应急加固防护

对化工基地内一些重要的设施、设备和车间、仓库,由于其本身缺乏一定的防护能力。因此,应在临战前或战时采取应急加固措施,包括防核冲击波、防航弹及防火、防洪、防倒塌撞击等次生灾害。如,在战前加固重要厂房车间的主体结构;在重要设备周围堆放砂袋或覆土,设置防护棚架、防护罩和防护屏障等。

(四)       隐蔽伪装防护

隐蔽伪装措施很多,对大型化工基地的隐蔽伪装措施可采取以下几种:一是在敌实施空袭前,利用城市人防工事、市内的坚固建筑物、郊区预定疏散地域,把库存物资隐蔽起来,让敌人看不见、摸不准、打不着。二是依据真目标的红外、热成像及电磁辐射等特性,使用热能施放器、红外辐射器、电磁辐射器等制式或就便器材设置假目标。三是根据目标周围环境对目标进行迷彩和变形伪装,以削弱目标的外形和物理特征。如利用伪装网、迷彩涂料和各种植物,采取隐形、示形、变形等技术,隐蔽或改变目标的真实形状,使敌真假难辨,从而使其空中侦察或精确制导系统发生迷乱。四是对难以疏散和不能转入地下的大型生产设备,可利用发烟车、发烟炮弹、发烟罐等制式器材进行烟幕伪装,也可就地取材,点燃废弃油物、塑料、橡胶制品和草木等,在被掩护目标周围及上空,形成一定正面和纵深的烟幕遮蔽区,从而降低敌方的侦察效果和精确制导武器对重要目标的命中概率。

二、    多管齐下,有效控制

对大型的化工企业来说,不被敌人发现是不大可能的。随着空袭兵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智能化越来越强,威力越来越来大,发现就意味看摧毁,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一点儿都不过分。为此,在临战前不仅要加强化工企业的有效防护,同时还要根据化工企业的种类、性质、地位作用等,采取其它手段对化学危害源实施有效控制和消除,减少次生化学危害。

(一)       排空法

一旦侦察得知敌有空袭我化工基地的企图,就应迅速组织人员将化工企业设备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迅速排出,尤其是对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剧毒化学物质,应尽可能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即使这些化工设施遭到敌空中打击,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次生化学灾害。

(二)       分流法

战前,应对集中贮存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分流,如对暴露于地面的贮存设施,可在其附近预先设置多个小型贮存罐、地窖、地下井等疏导设施。对大型贮液罐中的有毒液体可通过多个小型罐分散、分流到较远距离以外,使其由多变少、由大变小,从而达到降低次生化学危害的目的。

(三)       掩埋法

战前,可将剧毒化学物质放置在特制的容器里,进行封存、深埋,从而在源头上减小次生化学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       封堵法

大型储液(油)罐遭空袭发生泄漏时,应迅速组织人采取关闭阀门、封堵漏洞、切断电源和火源等措施,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并对已泄漏的污染源进行封堵,控制其蔓延,减小受染面积。

(五)       阻隔法

对正在泄漏的污染源,应组织人员、机械将其阻隔在远离生活区的一定范围内,并对污染区边界实施检测,作出明显标志,同时控制车辆和人员进出,避免扩大受染面积。

三、    众法兼施,迅速消除

对化工设施遭袭后泄漏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方法实施消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

(一)       化学法消毒

根据危害源的化学性质,使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如对泄漏的乙烯、丙烯、甲醛等,可用高锰酸钾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泄漏的氢氨酸、氰化钾等剧毒氰化物,可用漂白粉使其变成氯气挥发。对于因毒物液体泄漏造成的染毒地域,可使用喷洒车、洒水车、消防车等喷酒消毒液进行消毒,也可利用农用飞机喷洒消毒剂(液),对遭袭的化工设施及受染的居民地进行快速消毒。据试验,1 M -18农用飞机,可对600公顷的染毒地域进行消毒。对于泄漏于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可使用装填有高效消毒剂的火箭弹实施消毒。消毒火箭弹可由预备役部队和民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车或地方使用的增雨火箭发射导轨进行发射,发射后根据需要消毒的高度,使用线遥控装置适时引爆,将消毒剂分散。据试验计算,6辆消毒火箭弹发射车(4轨)1分钟可发射200发消毒火箭弾,在正常气象条件下,可对1公顷范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实施快速消毒。

(二)       燃烧法消毒

用燃烧来破坏或降低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从而避免造成大范围、长时间的污染。比如,毒性不大的醇类、醛类等有机化学物质,如其在遭敌空袭时发生泄漏并烧,则可将泄漏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之充分燃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对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质,如苯类、烷烃类等有机物,燃烧虽可破坏其毒性,但亦能使其挥发,造成邻近及下风空气染毒。因此,在使用燃烧法消毒时,应注意搞好人员的防护。

(三)       物理法消毒

物理法消毒很多,对化工设施进行物理法消毒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一是吸附,即利用有较强吸附性能的物质(如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吸附物品表面沾染的毒物或过滤空气、水中的有毒物,也可用棉花、纱布等吸去人体皮肤上的有毒物液滴。二是溶洗,即利用棉花、纱作等混以汽油、酒精、煤油等溶剂,将染毒物体表面的毒物溶解擦洗掉。三是机械转移,即利用切除、铲除或覆盖寺方法将有毒物转移,使人员不与染毒的物品、设施直接触,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推荐知识

 历史版本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备注
2022-01-07 12:09:45[当前版本] 潘帅 1.0

  目录
    知识分享平台 -V 4.8.7 -w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