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541
也叫散列、哈希。
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算法,把长度不同的信息转化为杂乱的128位的编码,找到一种数据内容与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注意: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
我们最熟悉的Object类中就提供了hashcode的方法。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Java集合的实现底层大都是基本数据结构的又一层封装。
数组: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链表正好相反。
HashMap正好将二者互补了一下,推出了链表+数组的组合方式,也叫链表散列、“拉链法”。
结构示意图:
放入元素时,根据key值通过hashcode找到对应数组的位置,放入横向数组的某个格子中。因为前面说到hashcode值不能保证唯一,如果之后hashcode值对应的数组位置中已经有值,就放到相连的链表中。
查找元素也是按这个过程来进行。
代码实现:
注意:每个Node中都持有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由上面的数据结构介绍,可以看出,在查找的时候,尽量避免查找链表能够大大提高存取效率。
目标:元素尽可能均匀分布,这样查找的时候不必查找链表,效率很高。
思路一:
取模运算,实现是可以实现,但取模运算消耗大、效率不高。
思路二:
首先,&运算比取模运算效率高。
hashmap采用的是下面这种与运算。
大同小异,都是为了减少碰撞,避免hash到同一个位置,使元素分布更均匀。在实现的基础上,考虑性能问题。
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大致区别如下:
1.ArrayList是实现了基于动态数组的数据结构,LinkedList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
2.对于随机访问get和set,ArrayList觉得优于LinkedList,因为LinkedList要移动指针。
3.对于新增和删除操作add和remove,LinedList比较占优势,因为ArrayList要移动数据。
上代码:
static final int N=50000; static long timeList(List list){ long start=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bject o = new Object(); for(int i=0;i<N;i++) { list.add(0, o);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start; } static long readList(List list){ long start=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j=list.size();i<j;i++){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start; } static List addList(List list){ Object o = new Object(); for(int i=0;i<N;i++) { list.add(0, o); } return 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ArrayList添加"+N+"条耗时:"+timeList(new ArrayList())); System.out.println("LinkedList添加"+N+"条耗时:"+timeList(new LinkedList())); List list1=addList(new ArrayList<>()); List list2=addList(new LinkedList<>()); System.out.println("ArrayList查找"+N+"条耗时:"+readList(list1)); System.out.println("LinkedList查找"+N+"条耗时:"+timeList(list2)); }
当我们在集合中装5万条数据,测试运行结果如下:
显然我们可以看出ArrayList更适合读取数据,linkedList更多的时候添加或删除数据。
ArrayList内部是使用可増长数组实现的,所以是用get和set方法是花费常数时间的,但是如果插入元素和删除元素,除非插入和删除的位置都在表末尾,否则代码开销会很大,因为里面需要数组的移动。
LinkedList是使用双链表实现的,所以get会非常消耗资源,除非位置离头部很近。但是插入和删除元素花费常数时间。
链表结构,通常包含表头,节点1,节点2...节点n,其中节点又包含了数据内容和下个节点的地址。和数组结构(应该叫做顺序表吧大概......)不一样,链表并不用占据连续的内存,它们的区别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知道。
说说怎么实现吧,既然要用引用的方式来代替指针,那么就需要一个特别的类结构:需要同名的成员保存下一个节点的信息。
public class Node { private String data; private Node nextNode; public String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String data) { this.data = data; } public Node getNextNode() { return nextNode; } public void setNextNode(Node nextNode) { this.nextNode = nextNode; } }
该怎么使用呢?让我们来初始化一个链表吧!
private Node InitNode() { // 当前节点 Node curNode = new Node(); // 构建头结点 Node head = new Node(); head.setData("head"); head.setNextNode(null); // 当前节点位于头结点 curNode = head; // 新增第一个节点 Node n1 = new Node(); // 获取到当前节点,使得的下一个节点设置为n1 curNode.setNextNode(n1); n1.setData("node1"); n1.setNextNode(null); // 当前节点位于第一个节点 curNode = n1; // 第二个节点 Node n2 = new Node(); curNode.setNextNode(n2); n2.setData("node2"); n2.setNextNode(null); curNode = n2; // 第三个节点 Node n3 = new Node(); curNode.setNextNode(n3); n3.setData("node3"); n3.setNextNode(new Node()); curNode = n3; // 第四个节点 Node n4 = new Node(); curNode.setNextNode(n4); n4.setData("node4"); n4.setNextNode(new Node()); curNode = n4; return head; }
注意curNode的变动,使得当前节点总落在最后一个节点上,下次插入时就不需要知道前面一个节点的名字了,通过curNode就可以直接插入了。
到底成功了没有,我们来遍历一下。
LinkMain m = new LinkMain(); Node testNode = m.InitNode(); Node iter = testNode.getNextNode(); while (null != iter) { if (null != iter.getData()) { System.out.println(iter.getData()); } iter = iter.getNextNode(); }
输出结果如下:,
其中testNode是这样的:
----------------------------分割线---------------------------------------
OK,搞定了初始化和遍历,让我们来试试插入一个节点吧,需求是在某个链表中,第N个位置插入一个节点temp:
新增原理:对于temp节点来说
红色代表的是之前连接,黑色的是之后应该做的。
private Node addNode(Node head, int n, Node temp) { int i = 0; while (null != head) { if (i == n) { temp.setNextNode(head.getNextNode()); head.setNextNode(temp); return head; } else { head = head.getNextNode(); i++; } } return head; }
新增后再遍历一下
// 新增一个节点
Node temp = new Node(); temp.setData("tempNode"); temp.setNextNode(null); Node n3 = m.addNode(testNode, 2, temp); iter = testNode.getNextNode(); while (null != iter) { if (null != iter.getData()) { System.out.println(iter.getData()); } iter = iter.getNextNode(); }
那么效果如何呢?
其中testNode的内容应该是
OK,结果正确。
----------------------------分割线---------------------------------------
链表的删除节点功能
一开始还搞不定删除,后来画图分析了下,终于解决,放上代码。
难点是设置P,Q两点的指向。其中q是p的下个节点。
应该先找到需要删除的位置。
原理很简单,就是要绕过q来连接p和后后(q后面的节点)节点。
删除前:
删除后: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2489417/blog/83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