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工程效能评估是对防护工程功能、效益和投资等方面所进行的综合定量评价,是国防工程效能评估的一种, 侧重于对工程的防护性能和适用性能的评价。防护工程的防护性能,通常用遭受某种武器打击后的工程生存概率( 或有效率) 来表征,取决于内含各工事防护力的级配及配置位置。防护工程的适用性能,取决于内含各工事保障作战行动和生活的性能,及各工事间的协调程度,常用专家评估法予以确定。”
“对于平战结合的防护工程,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是评价的内容; 经济效益通常用投资回收期和一定时期内投资回收率来表征,社会效益的表征则视工程的社会用途而定。” 该定义基本明确了防护工程效能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的防护效能和适用效能,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其表述方式和内涵更多地反映了阵地工 程与人防工程的特征,对指挥防护工程而言显然不够准确;二是工程的适用性能概念较为模糊,目前又 缺乏对工程保障作战行动和生活的性能评价方法与成果,从而不能准确清晰、全面地进行描述; 三是系统效能、综合效能等一些概念和思想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防护是工程最核心的功能要求,因而在当前诸 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工程的防护效能是最 受关注的对象,也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随 着现代武器技术的发展,震动、电磁脉冲等软杀伤效 应已不容忽视,以往“主要考虑武器的冲击和爆炸破坏效应,防护偏重于单一的抗力型防护” 的情况,已不足以衡量防护工程生存能力。为此,提出了 “综合防护效能”这个概念,主要围绕工程防护效能的构成与能力提升,阐述如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以及防护能力如何综合集成与优化等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将防护工程的综合防护效能理解为: 由于工程面临的打击威胁与破坏方式多样,需要依靠多种防护措施的有机结合, 针对各类毁伤因素的作用,综合运用工程、伪装、干扰、诱偏和近程拦截等多种防护措施,以保障工程的生存安全。也就是说,综合防护是“复合型防护基础上各种防护措施的有机结合,是在复合型防护基 础上的优化与综合集成” ,其效能评估不单是针 对具体单项防护措施能力指标的计算评价,还包括各项指标的合成计算与分析。 其中,对工程所具备的各项防护能力的评价,称为各分项( 及子项) 的效能,主要是根据对应的武器侦察和毁伤效应设定,包括“抗力效能、伪装效能、 防震效能、防电磁脉冲效能和防化效能等” ,以及 划分更为细致的“防侦察监视、防冲击波、防燃烧高 温、防震动、防电子干扰、防电磁毁伤、防辐射沾染、 防生化毒害” 等效能。 由于综合防护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的生存能 力( 生存概率) ,所以工程的综合防护效能表述的核 心是工程的生存效能,只不过防护效能是从对抗威 胁和毁伤的视角来考虑,而生存效能是从工程为人 员、设备等提供保障的视角来考虑的。如果从侦察 和打击武器的视角来考虑,则可以称之为武器的打击效能、毁伤效能。
防护工程的主要功能,除了保障工程内人员的 安全外,还必须为工程内的人员和装备、设备提供稳 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缺少了此项功能,工程的作用同样无从发挥;但对工程使用性能的评价,目前可见的成果几乎没有。很多以防护工程效能评估为 的研究,实质上基本都是以生存效能为表征的防护性能为主,即主要描述和分析工程的防护效能。因此,加强对工程使用性能的评价与优化,同样是有效提高工程效能的关键手段之一。 要开展工程使用性能的效能评估研究,首先应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术语,并明确其定义的内涵和 外延。当前较为常见的是工程“保障效能”或“使用效能”。
保障效能:从工程所提供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工程的适用性能主要体现在对工程内外环境等保障上,如适量的氧气供应、给水排水、合适的温度和适度、有毒害气体和噪声的控制等正常的人员生活环境保障,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等设备正常运转的工 作环境保障,等等。
使用效能:除了上述功能外,工程还应该提供火 力发扬的支持( 阵地工程) 等其他非保障性的功能 和作用。而“工程保障”通常是专有名词,其效能很容易理解为工程作为保障性设施的功效度量,一些非保障性的要素可能会被忽视,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阵地工程的障碍效能,等等。
这2 种表述都一定程度反映出了工程在保障运 用方面应考虑的因素,但也都存在不足。保障效 容易使关注的视角局限于工程内部环境的保障。而使用效能则容易被扩大理解的范围,即囊括了工程在运行和使用的过程评价,易与作战效能交叉重合。 根据目前防护工程相关研究的情况分析,保障效能更适用于描述指挥防护工程,而使用效能更适合于阵地工程。
防护工程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由多个分系统组成,各分系统还可能包含多个子系统。所以其效能评估必然是系统的效能分析与评价,评价的结果称之为防护工程的系统效能。其反映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工程满足特定任务要求的可能程度,是工程系统整体能力的描述。 与之相类似的概念还有作战效能、总体效能、综合效能,等等。其中,作战效能是指在规定条件下, 运用工程系统执行作战任务所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系统效能是工程所固有能力的表述,属于相对静态的描述;而作战效能除了能力之外,还应包括对于能力运用等动态过程效果的描述, 与系统效能容易区分。
而综合效能和总体效能则界定得不够清晰,尤其是综合效能,在文中明确等价于系统效能。 在其他文献或研究中,综合效能与系统效能也基本同义,更多地反映出“多个指标效能的综合评 估” ,以及“利用综合分析技术,从系统角度对影响效能的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综合程度高、结果为单一数值的度量” 等意思。 总体效能与系统效能、综合效能也有很多的交叉。如有的文献提出 : “总体效能是武器装备具有作战和使用性能的综合指标,总体效能反映武器系统的全面综合能力” ;而在另一文献中,总体效能与系统效能基本重合,是“火力火控系统效能、运行系统效能和防护系统效能的加权和”,即各分系统的综合。
尽管这几个概念都用来描述系统综合性、整体性 的能力及其度量,在很多场合也是相互等同互通的, 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系统效能具有层次 性,是对整个系统和其下的分系统、子系统,以及各单 项效能的整体性描述。总体效能则更多地用于表述 系统最顶层的综合性效能与指标。而综合效能同样 具有层次性,可以用于描述整个系统、分系统或子系统等各种下层效能整合得到的集成性指标。
指挥防护工程综合效能是计算和分析其作战效能的基础,主要包括 4 个层次: 第一层为总体层,由综合防护效能和综合保障效能集成为 工程的综合效能。该效能指标为防护和保障两大 功能系统的效能,结合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得到的单一指标评估结果,也可称为指挥防 护工程的总体效能。再综合军事效益和作战运用等要素的考量,可以得出工程的作战效能。第二、三层为分系统层和子系统层,表明了综合防护系 统和综合保障系统的效能评估,由其各分系统效能的综合得出,各分系统的效能则由子系统的效能综合得到。第四层为单项层,主要是将各子系 统进一步分解为各个工程要素或者效应的单项, 是进行工程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要素。